今年暑假带孩子适合去哪玩|今年暑假带4岁儿子游学曼谷,他的改变令我思考

发布时间:2020-07-09   来源:推荐    点击:   
字号:

【www.tzsdlj.com--推荐】

可查看超过200篇[教育专题]好文

公众号:吃肉小怪兽的日常

今年暑假,我带四岁的夏天去了趟泰国。我们没去海岛,没去清迈,也没逛寺庙,就一直呆在曼谷和它周边的地方。我们来曼谷不单单是亲子游,还有个目的——看看家庭自助游学是否可行。

夏天的教育环境宽松,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物,我都会和他一起寻找资源去支持。他在兴趣中认识自己,发展了自己的世界观,这是向内探索。但教育不仅仅是向内,还需要向外探索。

知乎上有个问题,讨论是否要带孩子旅行,其中一个回答用父辈的经历做了对比:我们很多父辈的可悲之处在于,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人在封闭的环境里,就容易看不到希望,生命的活力也不断地消失,最终失去了竞争力,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很多年轻人宁愿忍受高房租,低品质生活,也要留在大城市。这也是我全职带娃期间,时常感到焦虑的原因。

我希望夏天能从小时候起,就走出去看看,看看中国以外的国家,看看不一样的风俗,看看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这样,他会知道国家间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会看到世界上不只有读书考试,还有各种新鲜别样的生活方式。

唯有感受过种种差异,他的心境才真正开阔,对这个世界常保好奇,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游学一直融入在夏天的学习和玩耍中。

每次夏天开始琢磨一个东西时,我就尽量带他找地方去接触。比如夏天反复读汽车发展史的日子里,我们去了上海的汽车博物馆。比如他着迷火山的时候,我们去爬山,寻找火山岩的踪迹。

这样做,学习效果当然更好。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他在意的这个东西和现实有联系,他的兴趣是有意义的。

人对自己觉得没意义的事,很难去钻研。所以我们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至死不渝。带娃游学,去真实体验他感兴趣的东西,就是在帮他赋予意义。

今年暑假,夏天满四岁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懂点人情世故,逻辑思维有了飞跃,越发显露对这个世界如何运转的好奇心。

在了解世界火山分布时,夏天对地理的兴趣冒了点头。我买了一张一米多宽的世界地图贴在墙上,夏天没事就问我这是哪里,那是什么国家。他开始好奇中国之外的地方。这份好奇心和兴趣就是游学的火花。

这次去泰国游学,还是老规矩,纯自助。考虑到娘俩的口语水平,我们挑了个东南亚最热门的国际旅游城市——曼谷。

曼谷是个矛盾和多元的综合体。街头能看到国内八九十年代的电线杆,也能看到非常现代奢华的购物中心。在这里,总是迎面遇到各种西方和东方的面孔。

早晨,我们坐上轻轨,耳边响起各国方言,感觉像置身于小小的联合国,夏天一刻不停地打量车厢里的人。小孩子对矛盾多变的事物最为好奇。

我们选择曼谷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有数百家国际学校。我给夏天找了个小而温馨的国际幼儿园。他所在的班级不到十个人,小朋友来自世界各地,年龄都不到四岁,语言对共同玩耍没太多影响。

夏天向往集体生活,在当地读幼儿园,与长居曼谷的孩子老师同玩,这是我想到的最适合娃深度体验,感受多元文化的一种方式。

沿着曼谷的轻轨线,我在幼儿园附近几站找了间民宿,一栋三层的泰式排屋。房东是位五十多岁的本地阿姨,这房子就是她小时候住的地方。虽然年头久远,却不显陈旧,和旁边一排小楼连在一起,位于老市区的巷子中,闹中取静。

因为地处闹市,周边吃饭到是方便。附近有一条小吃街,全是泰国菜的小馆子,但没几天,我和夏天就受不了那股透着鱼露和香茅气息的酸辣味儿。幸好,紧邻小吃街有一栋小商场,整整三层都是连锁餐饮店,两人份的肯德基不过三十块,我俩的晚饭常在这楼里解决。

对了,还有711便利店。说它是泰国国民超市,绝不过分,单单那条小吃街上就开了三家。我俩经常在那买牛奶和面包,还有论个卖的香蕉,价格几乎是国内的一半,很容易就打发了早饭。

其实,我们住的地方有厨房,难得还配了煤气灶,但我下厨的次数实不算多。只要在曼谷多呆几天,你就能发现当地人根本不开火,习惯在外就食,所以那些出租的民宿公寓很少有炉灶,能配个电磁炉已是万幸。每次房东阿姨碰上我做饭,一定会到厨房看看,想必觉得新鲜的很。

夏天很喜欢曼谷的生活,幼儿园第一天就适应了。他尤其爱坐往返于学校和轻轨站的突突车,开车的司机是本地的一位老大爷,他会动用全身的姿势教夏天说泰语,爷俩经常乐得哈哈大笑。

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夏天见人只说中文,他的主班老师Cherry告诉我,他在学校玩的很疯,别的孩子和他说话,他一律中文回答。我问他跟小朋友聊了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想来,几个人呱唧呱唧,原来是自说自话。

Cherry让我别担心,孩子对语言有个适应的过程,我十分赞同。本来报班时,我只是想给夏天提供一个全身心浸润的多元环境,英语就顺其自然吧。离开的时候,却惊喜了一下下。

夏天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说morning和see you,能用英文简单介绍自己,听明白老师的指令,最欢喜的是他愿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学校午饭分量少,夏天一碗没吃饱,就对老师说“want more”,最后一共吃了三碗。

我想夏天get到了语言学习的重点,英语是拿来用的,是真实世界里可以使用交流的,是可以管饱肚子的。

对夏天来说,英语不再停留书本和课堂上,而是真真切切有人在用的工具,这就是关于英语最大的收获。

让夏天在曼谷上幼儿园,我还有个私心。趁他白天在学校,我可以安心地逛逛自己想去,但娃不太感冒的地方。比如曼谷的文化艺术中心,讲泰国历史的博物馆,小众的图书馆等。就我一个人,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久违的独处时光。

我还能利用这个时间做攻略。曼谷的街头遍布咖啡馆,小而精致,味美也价廉,一杯冰拿铁最贵不过20块。我经常随机找家这样的小店,对着旅游攻略,计划接下来几天的行程。

或者跟泰国大厨学做泰国菜。

这样的独处时间,让我积攒了不少能量,所以夏天上学之外,我才有更多的心力带他到处折腾他所喜欢的活动。

我把读幼儿园当做这次游学的缓冲,上学之外的体验才是游学的重点。

我早早地向房东打听了本地家庭溜娃的地方,每天一放学,我就牵着夏天坐轻轨,轧马路,直奔儿童博物馆、天文馆和湖畔公园这类的地方。

这些地方很少有游客,来的大多是长居曼谷的家庭,热闹却不拥挤,夏天可以随便看,随便玩,不用总是排队,相当畅快。

每周我们还会去两次图书馆。虽然出门在外,读书还是必不可少,一到睡前,夏天就要求读绘本。可我一本书都没带,不想增加行李负担,只能借了。

我找到一家离学校不远的的私营图书馆,说是图书馆,其实更像一个综合的学习中心,不仅有借阅区,还有信息区,音乐区和活动室。我看重的就是它家的儿童借阅室。

整整两面墙全是英文绘本,虽然不及泰语书的一半,可绝对够小家伙看上一年了。我办了张会员卡,人民币不到80块,每次能借六本书,精装啊,性价比相当可以。

在家夏天偏爱中文书,到了曼谷,没得选,只有英文的了。小家伙倒也适应,一本接一本,读得痛快淋漓。

平日的游学生活就像曼谷的气息一样,悠闲缓慢。乘车,上学,读书,闲逛,乃至下馆子这样的平常之事,在陌生的异国情境下,也变得紧张生动。在每日的真实体验中,小家伙得以将新鲜的经历同以往经验做比较,在种种细节中触摸另一个国家。

对小夏天来说,泰国不再是世界地图上的一个不规则的形状,它是坐上飞机看云看日出日落,它是见人要说‘萨瓦迪卡’和‘考坤卡’,它是什么都有的卖的711便利店,它是摩托车开好快好快的地方。

游学就是感受另一种生活。

除了日常的生活体验,我带着夏天尝试了一些他可能觉得‘刺激’的事儿。

我们去了曼谷周边的考艾国家森林公园,那里的瀑布曾是莱奥纳多电影的取景地。我和夏天跟随向导大叔,和几个韩国小姐姐,在原始森林中徒步,坐上皮卡寻觅野生动物。

森林里的路荆棘丛生,蚊虫贼多,整整三公里多的路,夏天一口气走完了,没有喊累,没要求抱抱,神态自若,心情大好,团队的愉悦氛围功不可没。两次偶遇野生大象时,夏天也跟着所有人感到震撼和激动,从此深深地记住英文单词elephant。

我们还去骑行了,夜骑曼谷老城。这次队伍壮大到十个人,只有我一个人带着娃。向导给我的车尾加了宝宝座椅,刚骑上去,车晃的我心惊胆颤,最后四个多小时的行程,竟然坚持了下来。

夜空下的曼谷,格外静谧,在骑行的间隙中,向导帕尼尼将这里的历史娓娓道来。从踏进车行起,夏天一路亢奋到回家。

夏天还想去看看大海,我们便去了号称泰国皇家海滨之城的华欣。不像曼谷交通方便,那里出行得靠当地的双条车和摩托车。

为了搞明白双条车公交的路线和乘坐规则,夏天跟着我逮着人一个个问路,还得和摩的司机讨价还价,顶着烈日,这其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小家伙抱怨了几句,倒也没畏难,算是切身感受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困顿。

在华欣的大象保护中心,志愿者带着我们和大象散步,这么近距离接触大象,感觉非常奇妙,又有些不安。这里的大象都是老病伤残,在此得到救助,但因为资金有限,还未能给它们寻觅一片有山有水的栖息地。基金会通过接待游客,一来为慈善做了推广,二来多了募捐维持运转。我们此行除了和大象散步外,还要给大象喂食和洗澡。

夏天非常积极主动,喂光了一篮子香蕉。给大象洗澡时,还不忘在象鼻里浇水,想让它喝个饱。

游学让我带着娃跳出了舒适区,让我们有机会去尝试没做过的事,拓展了彼此的人生的经验。夏天了解到原来还有这样的地方,原来还有这样的事,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好玩的,有趣的,自然会对生活,对未来多一分热诚。

这次游学,我们选择自助这种形式,是因为我知道对一个幼儿园年纪的孩子,真实感更为重要。

小孩子的生理特性决定了他们需要接触真实的环境,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运转的方式。

所以对于国外游学,我希望夏天也能去真实地体验。这就必须全身心浸润在那个环境中,住当地的社区,吃当地的饭,乘当地的交通工具,和当地的居民游客打交道,在当地上学,体验当地的人文。

如此,他开始建立认知,哦,‘泰国菜酸酸辣辣的’‘这里进门要脱鞋’‘曼谷的船开的好刺激’‘这里好多人说泰语,也有好多人说英语’……

他开始比较和疑惑‘曼谷的轻轨怎么这么短,为什么不像杭州的地铁那么长’‘为什么那个德国爷爷把榴莲说成durian’‘泰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夜市’……

这些认知,比较和疑惑的细节一点点堆砌丰盈,才慢慢建立小家伙对这个陌生国家的感知,所谓国际视野,多元文化,英语交流才能一点点萌芽。

而这些,三五天封闭式的游学营恐怕很难满足。

我们从选择在家教育,到选择小众幼儿园,再到自助游学,这一路走来,我发现一旦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握在自己的手里,就不会轻易依赖各种教育机构,就不容易在各种教育信息中迷茫,自然也就不容易焦虑。

越实践,也就越感受到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根基,而这一点,很多人在焦虑中忘记了。

即使身处普通家庭,在娃的教育上我们也并非别无选择。只要我们多点勇气承担作为父母的责任,孩子能收获到更适合他的教育方式,而这份独一无二的教育,不一定价格不菲。

结语:

今天的话题可能有点小众。毕竟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游学,对很多家庭而言不是那么容易实现。但是这位妈妈和孩子的游学经历还是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

其中有两点给我的感触特别深。第一是创造条件让孩子去真实的世界里面学习和体验,发自内心感到有好奇,这样比看多少本书都要深刻。

第二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也得犒劳一下自己,给自己缓口气,充充电。有好的状态,我们才会游刃有余。

作者:吃肉小怪兽的日常,在家庭教育的日常中实践积极养育,分享我们在教育困境中的试错和探索。公众号:吃肉小怪兽的日常

本文来源:http://www.tzsdlj.com/news/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