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力_怎么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发布时间:2020-10-06   来源:幼儿    点击:   
字号:

【www.tzsdlj.com--幼儿】

我们初步了解了情绪,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游戏、场景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我们先来看生活中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的一件事。

像跳绳这样的事情,对大人来说,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孩子,要是处理不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一,他会觉得老师不信任我,不相信我在家里跳绳的结果。

第二,认为老师说话不算话,说好家长签字确认回来就给礼物的,但没有给。

第三,对老师产生质疑,按照老师昨天的要求我已经做到了,但是今天要求又变了。如果这样的话,我是不是以后也可以随便破坏规则?

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社会上的一切都向我们倾斜,好运也不可能永远拥抱自己。孩子不可避免会受到委屈、会遇到不公平的事,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呢?

跳绳跳出的事

果妈是这样帮助果果调节情绪的:

【共情】

看到果果放学回来不太高兴,果妈询问原因,并马上拥抱了果果,让果果感受到妈妈的重视和理解。

【情绪觉察】

果妈鼓励果果说出自己的感受,果果觉得难过、生气,还觉得不公平,这其实是一种对自我情绪的觉察。果果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宣泄,这个过程可以让果果的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

【情绪归因】

果妈问果果对这件事的看法,引导果果对这件事进行归因。果果觉得不公平,认为老师应该在制定规则时说得更清楚,后来果果觉得自己也有错等等,这些其实是果果产生情绪的原因。

【调整行为】

果妈给果果假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老师呢?如果你得到礼物呢?”果果回答的时候,情绪已经调整过来,行为上也发生了改变。

我们再来回顾这个过程,其实果妈一直在帮助果果梳理情绪,并不断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你是老师怎么办?你拿到礼物怎么办?”让果果试着站在别人角度,学会理解他人。

这个过程中,果果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试着说服自己接受和理解。开始他觉得老师不公平,后来他想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只有一次,平时考的再好也没用啊”,所以他觉得也是公平的。最后在总结这件事时,果果认为“以后要努力,不能存侥幸心理”。

相信果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更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如何理解他人。

三步培养孩子情绪调节能力

第一步,情绪觉察。

要善于体察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重要的是觉察自己此时此刻的感觉,以及身体的感觉。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马上帮孩子识别这种情绪,并与他共情,让他感到被理解、被重视,这样可以锻炼孩子对情绪的快速反应,久而久之,孩子才会养成情绪觉察的习惯。

第二步,情绪归因。

情绪归因,是指对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知解释的一种情绪理解策略,通俗地说就是明白自己为什么有情绪(比如生气)。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产生了情绪。其次需要让孩子明确情绪产生的原因。了解情绪的来龙去脉,分清哪些是别人的原因,哪些是自己的原因,这样情绪才可能缓解。

第三步,表达情绪,做出改变。

有的孩子一生气就大喊大叫,有的不高兴就摔东西,有的孩子甚至撞自己的头。这都是表情情绪的一种方式。在经过情绪觉察、情绪归因之后,就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并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比如等待的时候特别着急,可以表达等待的焦虑和担心:“再这样等下去,我心脏都受不了啦!”

成长无小事

果果在跳绳这件事上遇到了小小的“挫折”,在果妈的引导下,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件事,从难过、生气的情绪中走出来,学会了理解老师,还能振奋起来,继续努力,这是一种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跳绳这样值得父母关注的小事,当孩子受了委屈,首要的是让孩子把委屈说出来,把积蓄的情绪发泄出来。

如果不说,或者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这就可能造成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长如果不细心,忽略孩子的情绪,那么这种委屈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对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响。

成长没有小事,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孩子的情感世界并没有成人那么丰富,喜怒哀乐往往都写在脸上,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劲,就要及时了解,耐心倾听,做好疏导。

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遭遇挫折、失败,所以从小培养这种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自我调节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不是在学校考多少分,拿多少个奖,孩子的心理阳光、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家长善于启发、鼓励孩子,长期坚持,就会帮他们形成一种健康良好的自我调节习惯。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在情绪调节方面也是如此。所以在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之前,父母应该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情绪调节和管理。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父母在提升孩子情绪调节能力上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绪指导型,一种是情绪消除性。

情绪指导型父母,会调节孩子的情绪,把孩子的消极情绪看作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机会,并指导孩子如何有效的应对情绪。这样的父母往往自身也是优秀的情绪管理者。

情绪消除型父母害怕看到孩子的消极情绪,更多的是想终结孩子的情绪,改变孩子的消极情绪。这样的父母往往自身情绪管理不佳。

当孩子一次次挑战父母的耐心,也是在挑战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你能应对吗?

本文来源:http://www.tzsdlj.com/yingyang/3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