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坏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家长的坏情绪如何克制化解

发布时间:2020-10-06   来源:幼儿    点击:   
字号:

【www.tzsdlj.com--幼儿】

家长无处安放的坏情绪该如何克制化解?很多家长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等发完火,很多家长就开始后悔了,比起科学揍娃,作为家长,更想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时刻:

你在电脑前,忙的不可开交。

孩子拉着你的胳膊:妈妈我想看看电脑。

「妈妈在工作,你先自己玩会儿好么?」

孩子不听爬上你的腿,用手摁了下你的键盘……

「我都说了不许动!你是听不懂还是怎么着!快给我滚出去!」

孩子哇地哭了,你把孩子撵出房间。

过了几分钟冷静下来,忍不住在门口看看孩子。

她在沙发背着小小的身子抽泣,你万分懊恼:说好了不吼孩子,为什么这次还是没忍住……

我们都知道,吼孩子不好,跟自己说过无数次,但每次还是控制不住发脾气。

情绪上来,心理倒背如流的那些快乐育儿亲密育儿的理论就一股脑儿抛到脑后,等冷静下来开始后悔。

追根究底,想要不对孩子发脾气,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像一点就着的火。

怎样才能在养娃的过程中,不被情绪所控制。

我们情绪失控真的是因为孩子做错了?

因为孩子不听话啊。

这个理由似乎理所当然,因为孩子各种不听话,才会让自己忍无可忍原地爆炸。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一张纸一支笔,把对娃发火的场景写下来。

场景一:

晚饭时间,孩子坐在餐桌前左顾右盼,说了半天都不动勺子, 终于你忍不住发火,孩子在你的吼叫声中唯唯诺诺地往嘴里塞饭……等孩子「塞完饭」,你才想起来,姥爷一小时钱刚刚在外面给孩子喝过一大瓶酸奶……

孩子不吃饭其实不是「故意和妈妈对着干」,因为就是不饿,而给孩子喝酸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姥爷的溺爱 。

场景二:

带孩子打车出去玩,孩子在出租车上后座唱歌闹腾,你淡淡说了句「别闹了啊」。途中你突然接到了领导电话,由于工作失误被批评了一顿,电话挂后孩子嚷嚷着凑过来,你怒从心来,对着孩子屁股就是一巴掌「再吵再闹就扔你下车!」

孩子一直都在吵闹,你从起初的一直无动于衷到后来的暴怒,其实关键就因为那顿电话,被领导批评吼「有了怨气」,恰好这个时候孩子闹腾,于是顺势发泄在了娃身上。

生活中,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

我们成人的坏情绪,可能源于孩子,但多半来自没能达成所愿的生气,或者做错事导致坏结果的懊恼。

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浪费了几个小时的辛勤劳作;孩子车上闹腾嚷嚷,显得自己很无能没有管教好孩子……

大多数时候,当我们把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完后,往往会感觉好很多,但事后我们会想,又会觉得后悔甚至愧疚。

为什么孩子会成为情绪的出口?

明明错不在孩子,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呢?

心理学上有一种「踢猫效应」,说的是坏情绪的传染。也就是说,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说,孩子宝贝,是全家心头肉小太阳。但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在家庭中,孩子往往成为了大人情绪的出口,孩子不会辩解,更容易成为坏结果的责任人和「受气包」。

家长有时候会在心情不好时,将坏情绪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发泄或转嫁给孩子 ,可能以孩子做错事作为由,用过激的方式来惩戒他们,可能也曾尝试和孩子沟通,但在无效沟通的过程中,逐渐被孩子的「不听话」所激怒,从而大发雷霆。

情绪易失控的家长会养出怎样的孩子?

如果长期面对最亲近人的怒火,孩子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长期可能引发孩子生理不适、规避性或破坏性行为、情绪失常或消极性格等。

对于妈妈发火,孩子其实是联想不到那么多的,不是「听」你怎么说的,而是「看」你怎么做的。

长此以往的情绪化育儿,一般会对孩子造成两种影响:

1. 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当管教失控后,孩子的心情通常会不安、害怕且困惑,因为他们不明白成人为何突然发那么大的脾气。

孩子不饿被妈妈吼逼着吃饭,孩子会觉得:为什么妈妈非要逼我吃?我的肚子好难受真的吃不下,妈妈难道不知道我难受么?也许,妈妈不爱我了……

愈小的孩子愈不了解成人,愈容易将所有的错归咎在自己身上。

孩子如果没有厘清这些心情,重新修复跟大人的关系,有些孩子就会患得患失,害怕家长不爱自己,开始出现让大人不解的行为,例如:有的孩子选择乖巧过于唯唯诺诺,认为唯有这样爸妈才会再爱他;有的则因不确定感而变得易怒;有的则会用负面行为测试爸妈是否还爱他。

2. 充满疑惑,搞不清规则的边界

孩子在车里闹腾被妈妈打屁股,孩子会混乱,为什么妈妈刚刚还好好的在说话,突然开始发脾气了?我是哪里做错了么?我真的猜不到……

这个时候,到底是妈妈的情绪说了算,还是规则说了算?孩子渐渐的会没有规则的边界,也难以享受规则带来的安全感。

当孩子长大些发现决定自己是否「做错」的不是规则,而是妈妈的心情以后,会视妈妈情绪应变,或者只在妈妈面前「听话」,变得多面派更难管教。

5 个办法,跟失控的自己说再见

既然情绪化育儿对己对娃都不好,怎么去有效控制自己,不让坏情绪左右呢?

情绪的控制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见到孩子之前的情绪疏导,用于把已有的坏情绪「倾倒出去」。

1. 冥想:通过「身体放松、调节呼吸、注意聚焦」三个阶段的冥想,能减少焦虑、缓解抑郁,从而疏导负面情绪 。

2. 倾诉:通过将令自己感到不快的遭遇说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梳理事件,调负面情绪,对大多数妈妈而言尤其有效。

第二种,孩子面前的情绪疏导,用于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临近情绪快爆发时的控制和疏导。

1. 短暂离开:告诉孩子妈妈很生气,需要冷静,暂时到别的房间或屋外冷静一下,等怒火下去了,再回到屋里继续和孩子沟通,能有效地避免自己生气。

2. 换人照看:如果家里有别的成人,可以暂时换人和孩子沟通,等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继续和孩子沟通。

在离开和换人的时候,可以采取深呼吸数数、做一些重复性劳动、复述事件经过、做一些重复性劳动(如家务)解压运动(如跑步)等办法先冷静下来,再和孩子相处。

3. 提前设置「关键词」:可以提前和家人或孩子商量好一个「关键词」,当说出这个「关键词」时,必须强制停下来。

比如跟孩子说:每当妈妈要发火的时候,你就问妈妈你爱我么。这个「你爱我么」就是「关键词」,往往能在情绪要失控或正在失控的时候,拉你回到理智区域。

不被坏情绪左右,做起来不容易,重要的是:不要让情绪影响我们的管教方式,更不要让情绪去伤害孩子和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失控了,也请放下身段,承认自己的失误。

对不起宝宝,妈妈要跟你道歉,妈妈也不再乱发脾气,妈妈永远爱你。

庆幸的是,无论你如何对孩子吼叫和责怪,当你敞开怀抱:来宝宝,给妈妈一个抱抱,TA 都会破涕而笑,小跑着投到你的怀中。

孩子是你唯一敢得罪,但不会记恨你的人。

他爱你,比你爱他更多。

本文来源:http://www.tzsdlj.com/yingyang/3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