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怎样提高免疫力|宝宝怎样与外界沟通 有哪些信号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辅食    点击:   
字号:

【www.tzsdlj.com--辅食】

孩子一哭就要抱起来吗?为什么他会把摆好的积木猛然弄翻?当你批评他的时候,他反而伸手要求“抱抱”……怎么理解这些可爱的身体信号?

当孩子还无法熟练使用语言时,他的哭喊、微笑、动作、姿势等,就是和外界沟通的“信号”。

哭得惊天动地

宝宝的“信号”

宝宝一旦肚子饿或者感到不舒服,便会拼命地哭叫,每次都哭得惊天动地。如果妈妈因为什么事情耽搁了一下,宝宝的哭声会越来越大,常常让妈妈感到手忙脚乱。

他想“说”什么?

由于婴儿还不具备自理能力,因此当肚子饿或者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就会陷入恐慌,并开始哭叫。而每次当他哭叫的时候,妈妈都会过来解除他的饥饿。于是婴儿便学会了把自己的不快和不舒服通过哭声表达出来。

在这过程中,时间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孩子能准确地觉察出信号和反馈,即哭叫和得到回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父母任由孩子长时间地哭叫,然后才给出安抚的回应,这会让孩子理解为:我必须大声地哭,长时间地哭,才能得到回应。

你可以这样做

及时回应孩子的哭声 在孩子还没有真正开始哭之前就给他喂奶,在他因为不舒服而发出第一声哭泣时抱起他,这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并非一定要“强烈的信号”才有效,他也可以用“微弱的信号”来进行交流。如果由着孩子哭叫,他会认为那些微弱的信号是无效的,就会养成大哭大闹的习惯。

TIPS 读懂孩子的哭声

哭是宝宝表达自己需要,向周围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父母需要读懂孩子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哭。

正常生理状态下,新生婴儿的哭声中常常可以读出以下几种内容:首先是饿了,要吃奶;第二项内容则是告诉家长“尿湿了,不舒服”;第三种则是受到惊吓。

如果是饥饿地哭 马上抱起宝宝,并用语言安慰宝宝:“哦,宝宝饿了,妈妈来了。”并及时给孩子喂奶。

如果是尿湿了 及时更换尿片。忽略孩子的哭声,总是不及时换尿片易使孩子产生冷漠心理。

如果是受惊吓而哭 紧搂宝宝,不时用面颊贴着宝宝的小脸,同时用语言安慰,给予宝宝安全感。

一转过脸就烦躁

宝宝的“信号”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妈妈或爸爸将脸完全转向孩子,孩子很容易就会平静下来;但如果你在照料他的同时还在做着其他事情,他很可能就会烦躁不安,开始哭叫或把头转到旁边去。等孩子稍大一点以后,当我们不与他面对面时,他还会用小手把我们的脸转向他。

他想“说”什么?

很多人都不知道,婴儿从一出生就喜欢看到照料人的整张脸,他更希望能够和你们有直接的目光交流。而不喜欢别人在照料他或与他说话的时候侧对着他,因为他要求的是全心全意的关注。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在跟我们说话时视线或脸转到别处,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

所以,当宝宝发现妈妈并没有全心全意关注自己时,他会哭闹着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主动把头转开,以此来惩罚你。

你可以这样做

让他看到你完整的脸 和孩子进行交流、互动的时候,面对他,让他看到你完整的脸,全心全意地关注他,和他保持直接的目光交流。

注意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对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来说,只有在一定的距离内,他的眼睛才能看到人和物,超出了一定的距离就看不清,而太近了也什么都看不见。距离的界限在婴儿期间大约在20~25厘米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距离会逐渐变大。

无聊时,会有哪些小动作?

宝宝的“信号”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常常会听到他这样说:“爸爸,我现在很无聊。”或者:“妈妈,陪我玩会儿吧!”

然而,对于那些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而言,他难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是他的身体也同样会发出这样的信号,比如说两眼无神,目光呆滞,眼睛看起来毫无生气,这同样是孩子表达他极度无聊的信号。

他想“说”什么?

当孩子双眼无神的时候,表明这种无聊已经让孩子感到十分烦躁,甚至于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一个感到极度无聊的孩子会不择手段,以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注意,渴望得到刺激。从而让有些成年人觉得,这孩子真吵,真麻烦!但实际上孩子不是爱吵闹,而是期望有新的刺激,获得新的经历,有新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最为期待的便是父母能够给他提供游戏的机会,帮助他消除这种无聊的感受。

你可以这样做

提供游戏机会 此时,爸爸妈妈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活,陪着孩子一起游戏或者提供新的玩具。一件玩具孩子一开始会很有兴趣,但时间长了新鲜感就没有了。当他对于原有的玩具感到腻烦的时候,可以用另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去唤醒他的好奇心。其实, 一个盆、一把汤勺、一块木头、一只塑料球、一个松果……任何东西对孩子而言都是新鲜玩意儿,足以让他好奇地探索半天。

摔倒了回头看妈妈

宝宝的“信号”

在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最初阶段,一定要妈妈陪在身边,他总是要和你保持着目光交流。如果发现你不见了,他会用眼睛四处搜寻。如果遇到了什么事,比如不小心摔倒了,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头看妈妈的反应。如果妈妈一副很放松的样子,他也会放松下来;如果妈妈慌了,他也会受到惊吓并且哭起来。

他想“说”什么?

当孩子学会了走路,他的活动空间也变大了,同时增大的还有他和母亲的距离。孩子与母亲的目光交流其实是为了消除空间的距离,但同时他也想弄明白“自己究竟可以走多远”。

在这个阶段,幼小的孩子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作出反应、给予指导。如果我们过分插手孩子的事,一再地不让他自己解决问题,甚至连最基本的尝试机会都不给他,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

与之相反,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探索和熟悉外界环境的自由和机会越多,他就越能更快地独立,也能够更好地得到成长与发展。

你可以这样做

给予信心和鼓励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多给予孩子自由、独立探索的机会以及鼓励和信心。当孩子独立行走,目光与你相遇时,你可以微笑地看着他,告诉他妈妈就在这里,这边很安全。

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你也不需要惊慌地急忙跑过去,这样往往会导致孩子哇哇大哭起来。你可以给孩子一个微笑,并鼓励他勇敢地自己站起来,告诉他其实他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应付。

我要表达我的感受

宝宝的“信号”

当孩子非常激动地跑过来,手舞足蹈,激动不已地告诉你刚才的感受时,如果你对此表示感同深受,他会感到很满足,继续高高兴兴地去玩自己的游戏;而如果你的反应是“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则会让我们的小探索家沮丧,甚至一声不吭。

他想“说”什么?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要求我们尊重他的感受的愿望也在不断增长。很多时候孩子跑过来无非是想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他希望你对他的高兴、生气或伤心等心情作出反馈,而且你会发现,他总是在试图重复表达他的感受。

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其实,当孩子学会了在什么情境中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时,他就可以预期在类似的情境中,别人会出现怎样的反应。

如果孩子的情感表达老是得不到反馈,那他就会“惩罚”你,把头转向别处,减少交流。如果多次尝试未果,他甚至会放弃和你进行情感交流。你看,通过情感表达来交际的能力就这样被放弃了。

你可以这样做

尊重他的感受 当孩子向你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应该尊重和认可它,并给出回应,让孩子从父母的反应中再次确认自己的感受,并知晓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感受的表达不应该是单向的 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在交流和互动中,让孩子学会认可并尊重各种情感。

游戏中的“我”规则

宝宝的“信号”

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常常喜欢改变常用的游戏规则。比如,他搭建积木的乐趣可能只在于把它们推倒。他也可能把玩具当做敌人或竞争对象,把它扔掉、弄坏,跑开,不想再玩了,或者倔强地看着地面。

他想“说”什么?

游戏对于孩子而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但我们必须注意到,没有任何一种游戏比孩子本身更重要。在游戏中,孩子始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他不是简单地参与游戏,而是自己决定如何玩。那是他的游戏,他能从中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成功体验。

如果赋予玩具过多的意义,就会忽略孩子本身的意愿。也许孩子想要的是一种在我们看来完全不合适的游戏规则,但只要是他自己在游戏中建立了这样的一种规则,就值得被尊重。

你可以这样做

尊重孩子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 不管这个规则在大人看来是多么可笑和不合适。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制定的规则,并按照他的规则一起玩,相信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乐趣,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你对孩子说“不”时,他反而要求抱抱!

宝宝的“信号”

有些父母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不守规矩时,你会直接地对孩子说“不”,给出非常明确的否定信号。注意!孩子很可能马上表现出对你的一些亲昵行为。比如,向你伸出手臂,要求抱抱等。这常常会使父母们感到不知所措,不了解孩子的这一“信号”到底是什么含义。

他想“说”什么?

其实,孩子的这一举动是想验证我们到底爱的是他这个人,还仅仅是他得体的举止或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如果他做了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时,那么是否就成了没人爱的坏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会区分哪些行为能够引起肯定或否定的反应。但是,不要让他感觉到否定的反应是针对他整个人的。应该让他知道:你永远爱他,不管怎样都爱。否定的反应只是针对他的错误行为。

你可以这样做

否定的是行为而不是人 当孩子表现出类似的亲昵行为时,你可以把他抱起来,甚至亲亲他,让他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失去父母的爱。但是,如果他想继续之前不恰当的行为,你还是需要明确制止——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重复几次,孩子就能理解,你的否定是与他的某种不恰当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针对他本人,而只是针对他正在做的事。只要他做其他“允许”他做的事,他就会得到肯定的反馈。

◆ 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发音器官成熟水平的限制,孩子一般要到1岁左右才开始使用单个的词汇。能比较自如地运用整句表达,则还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在此之前,孩子是通过他的身体语言和父母以及照顾者进行交流的。

◆ 要对宝宝的哭声作出及时回应。这是父母与孩子语言、情感交流的开始,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如果父母任由孩子长时间地哭叫,会让孩子理解为:我必须大声地哭,长时间地哭,这样才能得到回应。

◆ 向孩子表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他做了什么,我们都会爱他。这非常重要。

◆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理解他的环境中,他会成长得自信而和谐。

◆ 理解是爱的第一步。但是感受的表达不应该是单向的。父母也应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在交流和互动中,让孩子学会认可并尊重各种情感。

本文来源:http://www.tzsdlj.com/shiyong/1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