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大学生减肥半途而废】近九成中学生拥有多种电子产品 用手机如何才

发布时间:2020-07-19   来源:国学    点击:   
字号:

【www.tzsdlj.com--国学】

资料图

近日,一项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86.5%的中国中小学生拥有多种电子产品,低于韩国(100.0%)和美国(95.0%),高于日本(75.7%)。在多种电子产品中,中国学生拥有最多的是智能手机(68.1%),接近七成,其次是普通电脑(41.2%)、平板电脑(36.7%)和不能上网的一般手机(18.4%)。此外,7-9岁开始触网的居多。

中小学生过早、过多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现象早已引起普遍的关注,不少人认为,青少年自制能力不强,不宜过早接触容易成瘾的电子产品。但也有人认为,电子产品让学习、生活更加便捷,拒绝青少年使用网络、智能产品不现实,也不理性。

正方

未成年人应该有所管制

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智能电子产品,是否过度,是一个很难一概而论的问题,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等,应该区别看待。

首先,从年龄上,14岁以下的儿童,不宜过多使用电子产品,这是毫无疑问的,电子产品对他们生理、心理上的健康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他们自制力还不强,很容易沉迷其中。14到18岁,也就是上大学之前,应该有保留地使用电子产品,或者说,只有两种情况下,使用电子产品是有价值的,一种是和学习相关的,现在也有一些很好的可以辅助学习的产品,适当使用这些产品,对孩子是有益的。另一种是增长阅历的,比如一些文化作品、适合青少年的纪录片等,多看一点儿,对他们的成长也有好处。除了这两种,其他的都不合适,尤其是电子游戏,危害极大。我认识的许多家庭中,都出现过孩子因为沉迷电子游戏,导致成绩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那么,大学以后,是否就可以不限制呢?我想也未必。大学生尽管已经成年,但实际上自制力、自己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都还有所欠缺,这个时期,可以适当放开,但不能完全放开。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智能产品来辅助学习、提升自我,又可以适当地管控风险,提防上当受骗,提防他们被互联网上的负面信息所影响,这种情况在今天确实存在,且已经引起了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注。

其次,是否可以更多使用电子产品,还要分人,不同的人应该区别对待。有些孩子自制能力很强,从小就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这样的孩子可以稍微放开,因为他们知道怎么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但还有一些孩子自制能力比较差,就连学习都要家长、老师敦促,他们使用电子产品,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也要多加监管。

其三,家长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的家长,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也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本身对互联网、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就非常强,不少家长自己下班回家,也一样抱着手机不放,这种负面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麻烦的。其实,真正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不是说父母严禁孩子玩电脑、手机,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利用电脑手机去看一些有益的东西,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深刻的情感,一方面也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习惯。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技术大爆发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另一方面,它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少玩手机,确实是非常应该的,也是迫切要做的事情,但怎样限制,恐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怎样避免青少年受到手机的不良影响,应该未雨绸缪,等到出了问题再想办法,那就太晚了,因为它影响的不是少数孩子,而是大多数孩子。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应该得到重视,那就是情商的培养,其实自制力本身就是情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情商高的人,同样也是非常自律的人,所以父母也好、老师也好,都应该重视孩子的情商培养,一个情商高的孩子,不用太操心,他自己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相反,如果情商培养跟不上,孩子自律能力很差,那就真的是操不完的心。

反方

引导使用比禁止更有用

从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孩子,智能产品的拥有率并不是最高的,而且各国之间差距不是特别大。所以,看起来不是我们的孩子拥有智能产品太多了,但为何人们一再担心呢?

我想,不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更敏感,而是我们的孩子,使用智能产品的方法出现了问题。这几年来,因为过度使用智能产品,而导致视力下降、成瘾等问题,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焦虑,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降低青少年受到智能产品不良影响的几率,就如前不久八部委联合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就提出学校、家长应该控制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方式等。

难题在于,我们缺少更加具体和有效的操作方法,也就很难做到减少甚至禁止青少年使用智能产品。比如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但出了课堂,他们依然会用,而且更加难以监管。

青少年大量拥有智能产品,是普遍性的,全世界都如此。是否美国韩国他们也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呢?当然,我们的难题也是他们的难题,但实际上,他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比我们要少。

比如互联网上的内容,不论是信息还是游戏产品,还是影视作品等,提供给未成年的人,都是有限制的,有一套严格的规范,限制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不适合他们的产品,也限制未成年人接触那些不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东西。家长、学校在这方面都有明确的责任,企业更是如此,如果违反,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同时,他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我们也有不同之处。如美国,不论是学校也好,还是学生也好,都有非常明确的职责和义务,对学生来说,该守的规矩必须要守,对学校来说,也同样需要依法提供教育服务,否则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和推动素质教育,也一直在努力减轻学生负担,但在实践的层面上,效果依旧不够好,一些必要且有价值的教育,如体育、户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在一些学校中非常缺乏。这导致不少学生的生活非常单一,要么在课堂上,要么在家里,要么在培训班,这等于从小就把孩子往宅男宅女的方向培养,他们在学习之外,除了智能产品,没有其他的东西。尤其是近两年,不少人担忧乡村的孩子过度沉迷于手机游戏的问题,和他们没有更多课外生活有非常重要的联系。

沉迷或依赖互联网、智能电子产品,当然有很多危害,比如这几年屡屡引发关注的未成年人网上消费问题、模仿网上的危险动作问题,甚至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影响的问题等,都是因为使用智能产品不当所致。

所以,真正危险的,不是拥有智能产品过多,也不是使用的时间过多,而是使用的方式不当。要改变这种现象,仅仅限制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智能产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加以合理的引导,激发他们各个方面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之外,还有更丰富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户外活动,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儿,他们玩手机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主持人说

我们可能低估了孩子

智能时代来的如此快速,并没有给谁留下足够的适应时间,所有人都是萌新,所有人都是探索者,没有谁比别人更有优势。

但成年人们,更习惯担忧孩子们的问题,总觉得自己可以控制自己,但孩子们不行,他们会被坏的东西影响,会走上歧途。

真的如此吗?熊孩子刷父母的卡,一星期在游戏里消费数万元,结果引发了全社会的担忧,但成年人一掷数万、数十万玩游戏的现象,有多少人反思过呢?那些网游公司,是孩子支撑起来的吗?熊孩子高额打赏女主播,所有人都在担心、谴责,但支撑起数百上千家平台、数百万主播,乃至数百亿直播市场的,是孩子吗?

相反,互联网时代,创业者的主力,正在从成年人转向青年人,转向大学毕业生乃至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年轻人适应互联网、适应智能生活的能力,可能要远高于成年人。

有时候,成年人,可能高估了自己,更低估了孩子。

本文来源:http://www.tzsdlj.com/baobaoting/26596/